動詞
貶低。同「黜」。《戰國策.韓策三》:「彼公仲者,秦勢能詘之。」
動詞
①彎曲。同「屈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若挈裘領,詘五指而頓之,順者不可勝數也。」
②屈服、折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今欲并天下,凌萬乘,詘敵國,制海內,子元元,臣諸侯,非兵不可。」
③吐詞艱澀、言語鈍拙。通「訥」。《史記.卷一○三.萬石張叔傳.太史公曰》「仲尼有言:『君子欲訥於言』」句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「『訥』字多作『詘』,音同耳。古字假借。」
副詞
①冤屈。《呂氏春秋.貴直論.壅塞》:「宋王因怒而詘殺之。」
②反而。《戰國策.秦策四》:「一舉眾而注地於楚,詘令韓魏歸帝重於齊,是王失計也。」
名詞
姓。如漢代有詘強。